日本米價連17週上漲!石破茂指示研議平抑對策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2025年5月7日專電 日本米價已連漲17週,即使釋出儲備米也難平抑米價,4月20日至27日的一週稻米平均售價每5公斤4233日圓,比再前一週更貴。日本首相石破茂已指示執政黨自民黨和農林省研議平抑米價對策。
米價漲勢未歇!17週連漲背後的五大關鍵
日本農林水產省最新統計顯示,4月20日至27日的一週,稻米平均售價每5公斤(含10%消費稅)4233日圓,比前週貴12日圓,已連17週上揚。相較去年同週,米價貴了2145日圓,創下近年最大漲幅。
- 供需失衡:雖釋出儲備米,但市場供給量仍不足,非儲備米價格持續飆升。
- 進口依存:日本稻米自給率不足40%,國際糧價波動直接影響國內市場。
- 成本攀升:農藥與機械設備價格上漲,壓縮農民利潤空間。
- 氣候風險:東北亞地區天氣異常影響稻米收成,供給預期持續緊張。
- 通貨膨脹:消費稅提高與物價上漲形成惡性循環,壓縮家庭預算。
石破茂出手!跨部門協調平抑米價的三大挑戰
首相石破茂指示自民黨與農林省合作,擬定具體對策。然而平抑米價的難度在於:儲備米釋放規模有限,無法填補市場缺口;農民生產成本居高不下,難以壓低售價;國際糧價持續走高,進口稻米價格難以控制。
小野寺五典強調,政黨與政府需協同行動,但農業政策的長遠性與即時性衝突,可能導致短時間內難見成效。
市場反應與民眾影響:從超市價格到家庭預算
日本7-11、 Lawson等超市已陸續調漲米價,家庭主婦表示「每月米糧開支增加1000日圓」。長期觀察顯示,米價上漲可能引發
- 轉向購買替代性穀物
- 減少外食頻率
- 影響嬰兒奶粉等民生用品需求
。
經濟學家指出,若米價持續飆升,可能加劇日本家庭財務壓力,尤其對高齡者與低收入家庭衝擊更為明顯。
結語:糧食安全與產業政策的平衡之道
日本面臨的米價問題,反映出台灣農業政策的深層課題。短期需透過儲備米釋放緩衝市場,但長遠必須解決農業結構改革與全球糧食供應鏈風險。未來政策是否能平衡糧食安全與農民收益,將決定日本能否在國際糧價波動中守住民生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