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子检测厂首季获利下滑,AI与5G-Advanced需求待觀察
2025年第一季台灣電子檢測與分析服務產業表現出現分化,耕興、東研信超與閎康三大廠商營運數據透露出產業轉變訊號。面對全球晶片製造與AI技術快速迭代,三大廠商在新舊需求交替中,正處於關鍵轉折點。本文深入解析各廠商營運現況與未來契機。
耕興:5G-Advanced需求待發酵,毛利率穩定
耕興首季歸屬母公司淨利2.9億元,年減14.26%,但毛利率維持46%水準,顯示其在高通與聯發科整合衛星通訊技術的5G-Advanced數據機晶片上,已布局檢測技術。儘管新機檢測效益尚未顯現,但廠商強調新產品線將帶動高階檢測需求,預期下半年營運可望改善。
東研信超:AI與車電業務成長,獲利仍承壓
東研信超首季營收年增4%至1.97億元,但淨利年減59%至548萬元,主因毛利率下滑與費用增加。廠商正加速擴充AI伺服器檢測與車用電子業務,並於汐止與龜山新增實驗室,預期下半年新基地啟用將改善營運結構。
閎康:日本實驗室帶動成長,熊本廠能見度提升
閎康首季營收年增2.71%至12.38億元,但因上海搬遷與折舊成本,毛利率降至24.27%。然而日本名古屋實驗室持續高負荷運轉,熊本廠能見度提升至50%-70%,新客戶於第二季陸續貢獻訂單,顯示海外布局成效逐步發酵。
觀察重點:三大廠商首季表現反映產業兩大趨勢:其一,AI與5G-Advanced技術催生高階檢測需求,但短期仍需時間消化;其二,海外實驗室擴張與新客戶拓展,將成為後續營運成長動能。後續可觀察Q2營收是否回溫,以及AI與通訊技術整合對檢測服務需求的長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