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26預算案引爆財政爭議:增軍費削民生,債務危機恐再升級?



川普2026年預算案引爆財政爭議:增軍費、削民生開支,債務危機恐再升級

【財訊快報/陳孟朔】白宮最新公布的2026年預算案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國防與國土安全開支雙雙加碼,卻讓非國防民生項目面臨嚴峻削減。這份預算是否反映川並政府的財政政策方向?又會如何影響美國經濟與全球市場?本文解析預算案核心數據與潛在風險。

核心數據揭開財政衝突

根據白宮管理與預算辦公室數據,2026年預算將使國防支出較2025年成長13%,國土安全預算增幅近65%。這意味著軍方裝備更新與邊境管控將成為重點工程,但非國防可自由支配開支卻被削減23%,降至2017年以來最低水準。

背景分析:國防支出增加反映美國對俄烏戰事與地緣政治風險的擔憂,但非國防支出削減可能影響教育、醫療與基礎建設等民生領域。彼得森研究所預估,川普的關稅措施可能間接向美國民眾徵收3000億美元隱性稅。

減稅承諾與債務危機的角力

川普誓言要「減稅並償還國債」,但目前聯邦債務已達34.5兆美元,占GDP比重123%。分析指出,預算案未說明如何填補減稅與軍費成長的資金缺口,這與川普政府的財政承諾形成矛盾。

關鍵觀察:前國會預算辦公室主任Douglas Holtz-Eakin直言,這份預算像「口號預算」,以削減自由派項目討好基本盤,卻迴避債務問題。他特別警告,未列入的關稅措施可能讓美國通膨再跳升1個百分點。

政治遊戲與市場影響

預算案被視為共和黨競選話術,但民主黨掌控參議院使該預算幾無通過可能。這反映美國兩黨對財政政策的深度分歧,也暗示預算協議難以推動。

後續展望:市場需密切觀察川普政府是否會透過發行國債或增發貨幣來彌補資金缺口。若關稅措施如期實施,全球供應鏈成本上漲可能加速,進而影響台灣等出口導向經濟體的利潤空間。

結語:這份預算案揭示美國財政政策的深層矛盾——國防安全與經濟成長的平衡難題,以及兩黨政治對國家決策的影響。而台灣作為全球供應鏈一環,勢必承受這些政策變數帶來的波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