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赴美設廠,新竹支撐能否確保成功?

台積電赴美設廠,供應鏈外流?和碩童子賢:新竹支撐是關鍵! 台積電前往美國設廠,無疑是全球科技圈關注的焦點。經濟部長郭智輝坦言,未來供應鏈外移的可能性存在,但時間點可能需 7、8 年後。此舉引發市場對於台灣半導體產業地位的擔憂。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則以業界深刻見解,指出台積電的核心強大競爭力並非僅靠先進技術,而是新竹多年累積下來的技術文化、不斷優化的製程以及全體員工的專業。他強調,若無新竹的支撐,美國廠區難以成功運作,這也提醒我們,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 台積電競爭力:科技文化與人才蓄積 童子賢董事長明確指出,台積電的成功絕非僅僅依賴先進的技術「秘笈」,更重要的是日積月累下來所建立的獨特工作文化。這包括了持續不斷的製程改善、全體員工的熱情投入,以及長年經驗累積下來的工程師們的 Know-how。這種軟實力是任何國家,甚至單靠資金投入,都難以短時間內複製的。 台灣完整的供應鏈體系:不可逆性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以新竹為核心,不斷擴展至中科與南科,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這個體系不僅涵蓋了晶圓製造,也包括了相關的設備供應、材料、測試等。童子賢表示,就算美國投入十年的時間和資源,也很難複製甚至重構這個完整的供應鏈。這也凸顯了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具備的獨特優勢。 初期依賴與人才挑戰:美國廠區的實際考量 童子賢董事長進一步指出,台積電在美國設廠初期,仍將高度依賴台灣的設備和技術支援,這段時間可能長達 5 年或 10 年。更具挑戰的是人才問題。美國一流大學的畢業生,是否願意接受台積電嚴格的管理和高強度的文化,將是個關鍵因素。他提到過往在中國南京設廠的經驗,以及廣達、鴻海、和碩等公司在中國設廠的案例,都顯示核心技術和決策仍掌握在台灣。 核心主軸不變:新竹支撐的重要性
  • 核心技術與決策:台積電的核心技術和決策主軸仍在新竹。
  • 人才與文化:美國廠區若缺乏新竹的支援,難以吸引和留住人才,也難以建立相同的公司文化。
  • 供應鏈依賴:初期依然高度依賴台灣的設備和技術支援。
結論 總體而言,童子賢董事長的回應為台積電赴美設廠的討論提供了一個更加真實和具體的觀點。他強調了台灣長期以來累積的技術文化、完整的供應鏈以及人材優勢,這些都是無法輕易複製的。 儘管全球經濟和半導體產業面臨著許多不確定性,但台灣在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是不會改變的。然而,面對關稅波動等外部因素,台灣科技業仍需保持彈性,積極應變,以確保產業的持續發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