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三雄迎轉機?4月營收分化揭全球航運逆風與機會
全球貨櫃運輸市場正經歷激烈洗牌,長榮、陽明、萬海三雄4月營收同步下滑,但萬海逆勢年增13.16%的表現,凸顯亞洲區間航線的強勁需求。面對美國關稅戰與紅海安全風險,市場資金正重新配置,貨櫃航運商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轉機,成為今日觀察焦點。
歐美需求疲軟 vs 亞洲熱絡 運價斷崖式下跌
長榮、陽明營收年減反映歐美市場運價急跌,美國線運價年減30%~37%,東南亞航線卻年增4成。陽明指出美國線客戶觀望氣氛濃厚,貨載需求疲軟,但亞洲區間航線因供應鏈移轉,貨量熱絡,萬海受益於4成營收來自亞洲區間,帶動年增28.63%。
貨櫃運價指數(SCFI)顯示,歐洲線運價月減10%、年減48%,與東南亞航線年增4成的落差,揭示全球需求結構劇變。
紅海危機未解 貨櫃三雄籲審慎應變
萬海5月美國線長約合約價漲3~4成,顯示市場對下半年需求仍存正向期待,但美國與葉門停火協議未完全解除紅海風險,航商坦言短時間難恢復正常通行,短期運力過剩可能進一步壓低運價。
全球經濟成長預測下修,法國Alphaliner預測供給將成長5.7%,需求僅2.5%,供過於求的結構性問題,將持續考驗航運商的應變能力。
結論:不確定性中尋找差異化機會
面對美國關稅戰、紅海安全風險與經濟下行壓力,貨櫃航運商需更精準掌握區域需求脈動。萬海以亞洲區間為主軸的策略,顯示「近岸外包」趨勢下,區域性航商可能搶佔增量市場。然而全球供過於求的格局,仍將持續拉低平均運價,企業需在成本控制與服務品質間尋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