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市值退居全球半導體三強 特斯拉與博通加速挑戰
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正經歷劇烈變動,台積電市值遭特斯拉與博通雙雙超越,市場關注台灣科技龍頭能否維持領先優勢。面對美國晶片關稅政策逼近,台積電加速布局美國市場,但技術外流風險與國際供應鏈重整,已改寫半導體產業權力版圖。
台積電市值退守全球第九 半導體霸主地位面臨考驗
根據最新市值排名,台積電以約9769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九大半導體公司,被博通與特斯拉取代。這標誌著美國科技企業在AI與5G領域取得關鍵突破,而台積電過去「晶圓代工帝國」的優勢正在被重新評估。
值得注意的是,博通作為無廠半導體公司,其核心競爭力來自於先進製程技術與AI晶片設計能力,這與台積電以代工為主的商業模式形成明顯差異。而特斯拉透過自建電動車與能源解決方案,正在重塑半導體應用場域。
美國投資加碼與技術外流風險 台積電面臨雙重挑戰
台積電宣布對美投資總金額已達1650億美元,其中2奈米製程技術將佔美國市場3成。這項舉措本意是強化與美國政商界合作,但同時也引發對技術外流的擔憂。
美國政府要求半導體企業披露技術外流風險,台積電的美國子公司技術轉移可能成為談判焦點。產業觀察家指出,這將影響台積電在國際市場的議價能力與供應鏈安全。
晶片關稅政策倒數 台積電全球產能佈局成關鍵
川普政府的晶片關稅政策即將實施,台經院數據顯示,台積電美國廠區產能僅佔全球0.3%,但這比例可能因政策調整而改變。
台積電的全球產能佈局將成為關鍵變數,如何在美國本土與亞太市場取得平衡,將決定其是否能維持現有市場地位。產業專家認為,半導體產業的未來將由「技術掌控力」與「地緣政治適應力」共同定義。
在全球科技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半導體產業的變革不只是企業策略問題,更牽動國際政經關係。台積電的未來發展,將成為觀察台灣科技產業國際化程度的重要指標。後續值得關注的,是台積電如何在技術創新與地緣政治之間找到平衡點,以及美國晶片政策最終如何影響全球供應鏈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