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僵局難化解,全球經濟何去何從?

川普不降關稅!中美貿易戰僵局再現對衝

今日重點:美國總統川普重申不將降低對華關稅作為談判籌碼,中國強調「妥協無法得到尊重」,雙方在瑞士會談前夕的立場差異,凸顯貿易戰僵局難以化解。

川普堅持不降關稅 貿易戰談判陷入僵局

美國總統川普週三斷然拒絕將降低對華關稅作為談判條件,這項145%的高關稅自2018年起實施,至今已造成雙方每年損失逾萬億美元。川普在記者會中語氣強硬表示:「我們之前每年損失一萬億美元,現在卻什麼都不損失了。」這番話顯示其對美國企業界施壓,要求產業界適應高關稅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指出談判將聚焦「緩和貿易戰」,而非簽署重大協議,暗示美國意圖維持現狀,而非妥協。

中國強調「單邊措施」影響 會談背後策略深遠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將於5月訪問瑞士與美方會談,但中方強調此舉是「在考慮中國利益及美國產業界訴求」後的主動作為。中國商務部指出,美國若想透過談判解決問題,必須「正視單邊關稅措施的負面影響」,這種說法暗指美國政策對全球經濟的衝擊。

雙方對談判發起方的說法存在矛盾,中國批評美方「綏靖政策無法轉化為和平」,顯示中方希望以強硬姿態逼迫美方讓步。

貿易戰經濟衝擊持續 企業面臨生存考驗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工廠4月營運活動放緩,反映高關稅對出口產業的壓力。台灣產業協會指出,半導體、電子零組件等出口業者已被迫加碼本地化生產,但成本上升可能影響終端產品價格。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估2023年全球貿易成長將低於2022年,顯示貿易戰對國際經濟的拖累效果持續發酵。

僵局中尋找轉機 產業界呼籲政策穩定

面對雙方談判陷入僵局,美國工商會與中國經貿摩擦研究會均籲政府避免政策突變,主張透過「產業合作」而非「零和博弈」解決分歧。專家分析,若美國放寬對華科技限制,或中國降低進口關稅,可能成為打破僵局的關鍵。

市場觀察人士提醒,貿易戰最終仍需回歸經濟基本面,產業界能否在高成本環境下創新生存,將是決定全球供應鏈格局的重要因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