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推行現金尾數調整制度,為何值得歐元區國家關注?



立陶宛推行現金尾數調整制度

立陶宛推行現金尾數調整制度:朝永續支付邁出關鍵一步

立陶宛自2025年5月起正式實施現金支付金額尾數調整制度,這項具備環境永續與經濟效益的政策,引發歐元區國家關注。透過將現金交易尾數規範至0或5歐分,不僅能降低硬幣浪費,更為消費者與商家帶來實際效益,值得深入觀察其實行成效與未來發展。

現金交易尾數調整:如何運作?

根據新制度,現金支付將依尾數自動調整至0或5歐分。例如4.89歐元帳單上調至4.90歐元,4.57歐元則下調至4.55歐元。1與2歐分硬幣仍具法定地位,但非現金交易如電子支付、銀行存提款不受影響。這項調整旨在減少7成以上未流通的1與2歐分硬幣浪費,預估每年可節省30萬歐元損失。

環境成本與財政負擔:推動政策的動機

  • 立陶宛央行指出,1與2歐分硬幣製造成本高於面額,累積至今超過250萬歐元浪費
  • 這些小面額硬幣多被遺失或閒置家中,造成金屬、塑膠與二氧化碳排放增加
  • 歐盟層級尚未決定停止流通這些硬幣,但立陶宛已展開逐步淘汰的實踐

此政策不僅節省資源,更符合永續發展目標。根據歐洲晴雨表調查,69%立陶宛民眾支持此制度,比去年增加3個百分點,顯示社會對環境與效率的重視。

後續觀察:歐元區國家的共同課題

立陶宛是繼芬蘭、荷蘭等7國後第8個推行類似制度的歐元區國家,顯示此政策具備可複製性。未來將觀察是否能有效減少硬幣浪費,並評估對零售業、消費者行為的影響。同時,如何平衡便利性與環境效益,仍是各國需持續探討的議題。

結語:從單一國家的創新政策,到歐元區共同面臨的經濟與環境挑戰,立陶宛的現金尾數調整制度提供重要參考。這不僅是支付方式的改變,更是社會進步與資源永續的體現。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