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僵局能否因談判意願轉折?

中美貿易僵局再現轉機?謝鋌大使談關稅戰與開放包容

今日市場關注點聚焦於中美貿易關係的微妙轉變。中國駐美大使謝鋌在使館開放日公開強調「不願打仗」,並點明美國長期受益於全球貿易,同時中方表示有意評估與美方談判關稅問題。這是否代表雙方關係出現轉折?後續發展將如何影響全球產業鏈與投資方向?

謝鋌大使的雙重語境:開放包容與反貿易戰

謝鋌在甘肅文化活動中巧妙連結歷史與當下,強調絲路精神代表的「開放與包容」,隨即轉向批評美國貿易壁壘。他以數據說明美國企業在華獲利遠超中國企業在美獲利,指出關稅戰對雙方皆無好處。此番言論看似矛盾,實則揭示中國對美國貿易政策的深切質疑,同時也暗示中方對維護國際貿易秩序的重視。

中方談判意願的關鍵信號:從評估到行動

中國商務部對美方關稅提案的「評估」表態,被視為中方展現談判意願的象徵。這與過去中方「拒絕談判」的姿態形成對比,顯示政策層面可能已進行策略調整。但觀察家指出,談判進展仍取決於美方是否願意放棄「美國利益至上」的邏輯,以及雙方能否在具體產業政策上達成共識。

貿易戰的經濟學悖論:零和遊戲還是協同增長?

謝鋌提及「貿易不是零和遊戲」,卻同時用實際數據敲響警鐘。美國高築關稅壁壘可能導致「國際經貿氣滯血瘀」,這與全球化時代的產業鏈分工形成強烈對比。分析指出,若中美無法協調貿易政策,全球供應鏈將因成本攀升與不确定性而顛覆,影響從電子業到農產品的多個領域。

後續觀察:談判進度與全球市場共振

市場正在等待具體談判進度,但短期內不易見分曉。美國企業界可能持續施壓要求保護主義政策,而中國則需在維護國有企業利益與推動開放政策間取得平衡。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兩國在科技、能源與農產品等關鍵領域的政策走向,因這些領域將直接牽動全球產業鏈的重整方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