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mp’s Bold Move: 1.01 Trillion for National Security in 2024
【財訊快報/劉敏夫】 美國總統川普正準備在10月1日啟動的財政年度,提出歷史新高的1.01兆美元國家安全預算,比現行年度成長逾13%。這筆資金將用於強化國防、邊境安全與軍事現代化,同時也反映出美國在全球局勢下對「戰略優勢」的執念。本文解析這筆預算背後的戰略思維與市場影響。
國防支出創歷史新高,與雷根時代類似
根據知情官員透露,川普政府的國防預算將涵蓋金穹飛彈防禦系統、艦艇建造與核武現代化等項目,並首次明確提及3.8%的軍餉調漲。這筆增幅達13%的支出,被官員形容與1980年代雷根總統推動的「戰略防禦計劃」相似,顯示美國意圖重現冷戰時期的軍備競賽態勢。
然而,川普政府同時宣布將削減五角大樓部分非核心開支,這被視為馬斯克主導的「成本管控」策略延伸,反映美國在強化國防與控制財政之間的微妙平衡。
資金流向細節曝光:邊境安全與科技整合
除了傳統國防項目,預算草案更將能源部與聯邦調查局納入國家安全支持範疇,意味著美國正透過跨部門整合,強化能源安全與情報戰。例如,能源部可能被賦予發展潔淨能源與應對俄羅斯能源威脅的雙重任務。
值得注意的是,這筆3.2% GDP的國防支出比例,雖與2024財年持平,但已超過近年來的平均水準,預示美國將持續以「戰略投資」為名,擴大國家安全的定義。
市場與國際影響:戰略威懾 vs. 經濟壓力
這筆預算將直接推升美國國防產業股價,尤其對飛彈製造商與軍艦承包商是利好。然而,財政赤字擴大的風險也不容忽視。市場分析師指出,若美國持續以「戰略優勢」為由增加開支,可能迫使聯邦儲備局提前加息,進而影響全球資產配置。
國際觀點方面,中國與俄羅斯可能視此為「軍備競賽」信號,而歐盟則憂心美國的「安全觀」過於狹隘,可能擾亂全球貿易與安全合作框架。
結語:新國防戰略的挑戰與風險
川特朗普出的1.01兆美元預算,不僅是對國防現代化的承諾,更是對地緣政治風險的擔憂。然而,這筆支出能否轉化為真正的戰略優勢,仍需觀察國會批准程序與財政政策的兼容性。短期內,市場將聚焦於預算案是否能突破政治僵局,而長期則需評估美國能否在強化安全與維持經濟穩定間找到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