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金控業績大考:為何部分公司逆勢成長?





台灣金控大考:業績分化凸顯行業挑戰

台灣金控大考:業績分化凸顯行業挑戰

2024年第三季台灣金控業績揭曉,十家主要金控公司呈現明顯分化,其中台新金與華南金逆勢成長,而國票金月虧近2億元引發關注。在利率環境持續紧縮、經濟成長動能未明確改善的背景下,金控公司表現成為市場觀察台灣金融體系韌性的關鍵指標。

月度業績波動揭示結構性風險

「月度數字反映的是短期資金流動與信用風險,而非長期基本面。」 台灣金控協會秘書長指出,國票金本月虧損2.03億元,主因是房貸壞帳與存款流失加劇,顯示中小銀行在房市修正期的抗壓性不足。相較之下,合庫金與華南金雖累計虧損,但月度虧損收縮,反映其風險管理能力略勝一籌。

台新金成長背後的隱憂

  • 台新金月增12.39%至12.7億元,受益於信貸規模擴張與資產標的質素改善
  • 華南金月減2.47%但維持正成長,顯示其零售銀行策略具備防禦性
  • 國票金月虧損暴增360%至2.03億元,凸顯其資本結構與信貸風險管控缺失

值得注意的是,台新金雖表現亮眼,但其房貸不良率已達1.2%,接近監管紅線。業內觀察,此類成長背後可能隱含信貸審查趨於鬆綁的風險。

利率循環下的長期挑戰

「利率已經處於政策邊際,未來半年將考驗金控公司的利差管理能力。」 國內銀行公會秘書長分析,若央行維持緊縮政策,金控將面臨淨息差收縮與資產質素惡化的雙重壓力。尤其在房貸利率已上調至2.8%的背景下,中小銀行的信貸規模擴張空間有限,而大型金控則需面對資金成本攀升與資產收益率下降的困境。

面對即將到來的年底財報季,市場期待看到更明確的風險緩釋措施。對於投資人而言,應持續關注金控公司的資本充足率、房貸不良率與淨息差變化,這些指標將成為評估金融體系健康度的關鍵風向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