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豬腳萊劑事件再爆!華鋐國際遭重創,民眾擔憂食品安全



澳洲豬腳萊劑事件再爆!華鋐國際遭重創,民眾擔憂食品安全

台北訊 這週台灣食品藥物安全管理署再度爆發澳洲冷凍豬腳萊克多巴胺殘留疑慮,兩批來自華鋐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豬腳總重達47.25公噸,檢出值雖處合法範圍但引發社會譁然。這起事件不僅考驗企業危機處理能力,更凸顯食品安全透明度的迫切性。

「萊劑」事件再升級,企業道歉背後藏深層疑慮

自4月29日首次檢出萊克多巴胺後,台灣業者6日再度發現2批澳洲冷凍豬腳殘留此成分。華鋐國際雖聲明強調屬「非故意」行為,並強化進口管理,但這起事件已造成市場對進口肉品品質的普遍質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檢出值0.002-0.003ppm雖符合我國法規,但微量殘留仍可能影響消費者心理。企業若僅依賴抽驗報告,恐難消解社會對風險的擔憂。

食品安全信任危機:三重打擊讓企業難辭其咎

此事件首重衝擊消費者對進口肉品的信心。即使檢測結果合法,但「零檢出」才是市場期待。其次,台灣與澳洲的貿易關係恐因此受創,尤其在近年農產品爭議頻傳的背景下。

  • 第三,事件暴露出供應鏈監管斷層,企業若未實質落實「零容忍」政策,將面臨更嚴厲的法規審查。

後續觀察重點:檢測標準與企業責任的雙重考驗

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雖強調「合法範圍」,但社會仍要求更嚴謹的管理。華鋐國際提出的「自主送驗」措施,是否能重建消費者信任,值得觀望。

長期看,企業需建立從源頭到餐桌的全鏈路追溯系統,而政府則應考慮是否提升萊克多巴胺檢測門檻,以降低風險。

結語:食品安全無小事,企業誠信才是永續關鍵

這起事件雖未違法,卻暴露出企業在風險管理上的漏洞。對消費者而言,食品安全的「合規」已不夠,必須追求「零風險」。未來台灣若要維繕國際市場信任,企業除強化自律外,更需與政府共同建立更透明的監管機制,才能真正守住食品安全防線。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