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否將AI晶片走私至中國?半導體地緣政治迎戰關鍵轉折

美國擬強化AI晶片監管 禁止走私至中國

今日市場焦點:美國國會議員擬提出法案,要求追蹤輝達等AI晶片的流向,因應大量晶片被走私至中國的報導。此舉不僅反映美國對科技競爭的擔憂,更暗示全球半導體地緣政治風險已迫在眉睫。法案獲兩黨支持,技術可行性也獲專家背書,顯示美國正從「產業創新」轉向「安全防護」的關鍵戰略。

從科學家到立法者:追蹤晶片的技術已成現實

伊利諾州眾議員佛斯特(Bill Foster)過去是粒子物理學家,現為AI晶片走私問題的關鍵推手。他主張美國應要求科技公司植入晶片追蹤技術,以確保出口管制許可的晶片不流入未授權地區。路透社指出,此技術已存在多年,輝達晶片甚至內建此功能,而Google亦於資料中心網絡中應用類似系統。

  • 技術可行性:晶片內建追蹤功能,可定位至特定地點或設備。
  • 商業實例:Google已於資料中心網絡中部署晶片位置監測。

走私規模堪比「科技戰爭」 連中國軍方都可能受益

佛斯特直言,晶片走私規模遠超想象,且部分情報尚未公開。他警告,若中國取得大量美國設計的AI晶片,可能加速發展軍事用途的AI系統,甚至觸及通用人工智慧(AGI),速度之快與核科技相當。此論調凸顯美國對「科技武器化」的深層憂慮,也暗示未來中美科技競爭將更趨激烈。

6個月內推新規 產業與政府如何角力?

法案要求商務部6個月內制定晶片位置確認規則,屆時需平衡技術落實、企業成本與安全需求。雖未強制要求晶片「啟動鎖定」,但若未獲許可,晶片將被禁止運作。此舉對輝達等半導體大廠而言,意味未來需對每顆晶片的流向負責,可能影響國際貿易模式。

後續觀察:美國正從「產業創新」邁向「安全防護」,此法案或成新一輪科技冷戰的標杆。若成功落實,將徹底改變半導體產業的全球供應鏈邏輯,也將對中國的科技自主路線形成壓力。市場需密切關注商務部規則細節,以及晶片製造商的應變策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