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關係緩和跡象浮現,雙方磋商邁出關鍵一步
今日重點:美中貿易爭議在僵持數週後,現正經歷微妙轉變。美國財政部長與白宮經濟顧問相繼釋出緩和訊號,中國則要求美方全面撤銷關稅。市場反應熱絡,但專家認為此輪互動可能僅屬「曖昧階段」,雙方仍需面對政策不確定性與安全底線的深層考量。
雙方態度轉變,關鍵在「降溫」與«讓步»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與白宮經濟顧問多次強調「降低貿易摩擦」的迫切性,呼籲中國企業配合美國市場規範。此舉與過去要求中國「全面改革」的語氣顯著不同,反映美國對短期經濟穩定的重視。然而 중국 回應則堅持「對等原則》,要求美方撤除所有貿易限制措施,顯示雙方在核心利益上尚未妥協。
市場動盪與專家觀點:短期樂觀,長期風險猶存
人民幣週四升值0.8%,恒生指數漲幅達2.3%,反映市場對貿易磋商的樂觀預期。但經濟學家指出,此波動主要來自「部分關稅緩衝」的短期刺激,而非根本性解決方案。華爾街分析師預測,若美國總統大選後政策方向轉變,不排除於2025年重新加徵關稅。
地緣政治與經濟安全:雙方博弈的深層邏輯
中國官媒強調「科技自立」戰略,美國則擴大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蒙圖法爾(MontFaur)指出:「貿易談判實質上是科技權力的博弈,雙方既想降低交易成本,又不願放棄產業主導權。」這場博弈的最終結果,將取決於美國能否在2024年大選前穩定政策框架,以及中國是否能加速內需市場改革。
後續觀察:緩衝措施能否延續,政策不確定性如何影響企業戰略
市場參與者需密切關注三個關鍵變數:1)2024年美國中期選舉後的政策穩定性,2)中國內需市場改革進度,3)半導體與綠能產業的技術競爭態勢。短期而言,雙方可能維持「部分讓步」模式,但長期戰略角力將持續影響全球產業布局。